close

(大學入學考試中心選才電子報第192期)
99 學年度指定科目考試國文考科非選擇題評分標準說明          

【第一處 / 潘莉瑩】


    99 學年度指定科目考試國文考科(簡稱99 年指考國文)非選擇題部分,由「文章解讀」(18%)、「作文」(27%)兩題組成。「文章解讀」是學測國文常見的題型,而於指考國文卻是首見,不過本題取材自蔣勳〈關於屈原的最後一天〉,對應著高中國文教材選錄的《楚辭‧漁父》,還是延續了自96 年以來第一大題取材自高中國文教材選文的趨勢,只是換個形式,由直接摘引部分文字命題轉而引導學生融通課內、課外文學作品,別具巧思。至於「作文」部分,依然是熟悉的引導式寫作題型,以「應變」為題,讓考生試著寫出生活中因應意料之外各種事件的處理經驗與體悟。
    此外,今年指考國文非選擇題的閱卷方式有了重大變革,除了由紙面閱卷改成螢幕閱卷之外,評分方式也由以往的「三等九級」評分制,進一步依題分細緻區別各等級分數。以占分27%的作文為例,閱卷者若決定評給A 級,則可視作答內容錯別字多寡、修辭優劣等細節,在22-24 分之間,選定一個分數。換句話說,今年的評分方式除保留等級制快速區分優劣的優點,也使得評分更為精準,而這樣的變革對於分分必較的指定科目考試而言,無疑更為適切。
     為了讓高中師生充分了解非選擇題評分標準與未來準備方向,本文將簡要說明各題評分標準與作答注意事項,並略述考生作答情況,提供參考。


第一題 文章解讀


(一)試題
      閱讀框線內的文字,並根據你對《楚辭‧漁父》和屈原的了解,說明文中如何描述屈原的外貌?這些描述凸顯了屈原性格上的何種特徵?請以200 字—250 字加以說明。
    (漁父)睡了一覺,下午的日光還是一樣白。他一身汗,濕津津的,恍惚夢中看到一個人。
    一個瘦長的男人吧,奇怪得很,削削瘦瘦像一根枯掉的樹,臉上露著石塊一樣的骨骼。眉毛是
往上挑的,像一把劍,鬢角的髮直往上梳,高高在腦頂綰了一個髻,最有趣的是他一頭插滿了各種
的野花。
     杜若香極了,被夏天的暑氣蒸發,四野都是香味。這男子,怎麼會在頭上簪了一排的杜若呢?
漁父仔細嗅了一下,還不只杜若呢!這瘦削的男子,除了頭髮上插滿了各種香花,連衣襟、衣
裾都佩著花,有蘼蕪,有芷草,有鮮血一樣的杜鵑,有桃花,柳枝。漁父在這汨羅江邊長大,各種
花的氣味都熟,桂花很淡,辛夷花是悠長的一種香氣,好像秋天的江水……
    「你一身都是花,做什麼啊?」
    漁父好像問了一句,糊裡糊塗又睡著了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蔣勳〈關於屈原的最後一天〉

(二)評分說明
      本題取材自蔣勳〈關於屈原的最後一天〉中漁父瞧見屈原的段落,要求考生依據自己對《楚辭‧漁父》(九五課綱四十篇文言文建議選文之一,各家版本高中國文教材均選錄)和屈原的了解,解讀蔣文中的屈原外貌和性格特徵,並設有200-250 字的字數限制。

      爬梳蔣文,有關屈原外貌的描寫包含了身形、五官和佩飾等部分:「瘦如一根枯掉的樹」、「臉上的骨骼像石塊」、「眉毛上挑如劍」、「上梳的鬢角」、「高綰的髮髻」、「頭上和衣服上全是香花」等。上述這些描述大致凸顯了屈原「桀驁不馴」、「正直不屈」、「修整好潔」、「不苟流俗」、「擇善固執」、「眾人皆醉我獨醒」等性格特徵。考生只要能夠準確指出蔣文中對屈原外貌的描寫,並合理而清楚的說明其所對應的性格特徵,即能確實掌握答題要領。
      據此,若能說明屈原的身形、五官、佩飾等外貌,並能對應其性格特徵,理路清楚,文辭亦流利者,可得A 等(A+、A、A-;18-13 分)。若說明屈原的外貌與性格特徵,不夠完整、貼切或有錯誤者,得B 等(B+、B、B-;12-7 分)。若內容貧乏、錯誤或文句語意欠完整者,則降入C 等(C+、C、C-;6-1 分)。另因本題設有字數限制,若字數少於175 字或多於275 字者,將會酌予減分。另也會視標點符號之使用與錯別字多寡,斟酌減分。


(三)考生作答情形
     作答本題不見得要將蔣文所描寫的屈原外貌,逐一對應其性格特徵,抽閱部分答案卷,可以發現考生多將屈原瘦如枯樹、骨骼如石塊的身形合而觀之,以剛正不阿、正直堅定註解屈原的性格特徵。此外,像是眉毛上挑如劍、鬢角的髮直往上梳和高綰的髮髻,則視之為屈原孤傲清高、堅守原則、一絲不苟的性格表徵。至於一身的鮮花,考生多以象徵屈原高潔、不從流俗、獨醒於世和堅持理想等特質解釋。
      雖然多數考生都能確實指出蔣文中關於屈原身形、五官、佩飾三部分的外貌,但仍有部分考生會偏重於其中一點分析,而忽略了其他部分。例如有考生專注於分析屈原滿身香花所展現的性格特質,甚至對所配戴的蘼蕪、杜鵑、辛夷花,也逐一指出所對應的性格,反而對屈原身形枯瘦、高綰髮髻等樣貌部分略而不述,也因此失去了部分分數,是較為可惜之處。
      綜觀考生表現,大抵都能依據《楚辭‧ 漁父》或文化傳統中的屈原形象, 把握屈原不從流俗、精神高潔的特點, 與蔣文中所描寫的外貌作合理的連結, 所差別者, 只是在於發之成文時條理的清晰度與文辭的流暢度。換言之, 語文表達能力優劣還是影響本題表現好壞的關鍵。


第二題 作文


(一)試題
生活中總會碰到一些料想不到的事,面對意外之事,該如何處理,處理之後可以讓人獲得什麼樣的體悟?請以「應變」為題,寫一篇結構完整的文章,議論、敘事、抒情皆可,文長不限。

(二)評分說明
      正如題幹所言,考生可以就生活中處理意外之事的經驗出發,敘寫自己面對意外的過程、態度,以及從中獲得的體悟。不論議論、敘事、抒情,只要考生能夠扣合「應變」的主題,進行深思,寫出意料之外的變故、合理的應變過程,以及深刻的體悟,情感真摯、文通理順,當能獲致佳評。
       據此,若內容切題、前後通貫、敘述細膩、思路清晰、抒情或論理剴切、舉證具體,且能清楚說明應變過程、體悟深刻者,可得A 等(A+、A、A-;27-19 分)。若內容合題,唯欠深入,情理平淡,文采不足者,給B 等(B+、B、B-;18-10 分)。至於內容貧乏,敘述凌亂,論證不足,舉例欠當,或者是缺乏應變過程,體悟欠深刻或全無體悟者,降為C 等(C+、C、C-;1-9 分)。除此之外,文不終篇者,至多得B+(18 分);一段成文者,至多給B 級(15 分),另也會視標點符號之使用與錯別字多寡,斟酌減分。


(三)考生作答情形
      抽閱部分試卷,可以發現考生所描寫的「變」,多是切身的生活經驗,例如社團表演時舞臺設備出現問題、參加比賽時突然怯場、考試時不慎出錯、接到詐騙電話、身邊親友病倒或意外身亡等。面對這些變故,有的是積極採取行動,改變局勢;有的是消極面對,以不變應萬變,雖處理方式不盡相同,但大抵皆能從中獲取應變時宜沉著應對、冷靜因應等體悟。除了以生活經驗為寫作主題之外,也有不少考生從歷史人物或教材選文作者,觸發寫作方向,例如引用蘇軾遭逢烏臺詩案、遭貶黃州,或者柳宗元被貶永州,反而創造出卓越文學成就的例子,來敘說面對變故時轉換心境,反而得以柳暗花明的感想。此外,也有些歷史人物被引作負面案例,例如屈原因懷才不遇投汨羅江、項羽自刎烏江等,則被視作是面對變故時,不懂得轉換心境因應的反例。


       考生引用歷史人物作為例證者,亦不乏外國名人,例如樂聖貝多芬雖失聰,但仍譜寫出動人樂章;詩人彌爾頓雖失明,卻寫出感人詩篇等。古人有之,今人亦可見,例如遭遇排練場付之一炬的林懷民、在麵包比賽中沉著應變的吳寶春師傅、執導電影「阿凡達」負債累累的導演柯麥隆等,皆成為考生論辯應變的態度、處理方式或體悟時信手拈來的佐證。不過,「應變」一題,可以議論,可以敘事,也可以抒情。在舉例議論或純粹議論之外,也有不少考生刻畫自己面對親人突然生病或亡故的心路歷程,寫出面臨生離死別的難以接受到坦然看待生命無常的體悟,情感真摯、敘事清楚、文辭暢達者,屢屢可見。然而,也有部分考生專注於描寫變故本身,卻忘了提出因應之道或感悟,未能緊扣題旨,殊為可惜。
       總之,「應變」一題,無論議論或抒情,皆可見佳構,今年指考國文作文佳作將於99年8 月17 日刊登於本中心網站,屆時歡迎各界共賞好文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gentlesoft 的頭像
    gentlesoft

    我說的不一定都是對的

    gentlesof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