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101年學科能力測驗國文考科非選擇題評分說明

 

【第一處/潘莉瑩】

         101年學科能力測驗國文考科(簡稱「101年學測國文」)非選擇題部分,延續100年,同樣由「文章解讀」(9%)、「文章分析」(18%)、「引導寫作」(27%)三題組成。為了讓高中師生充分了解非選擇題評分標準與未來準備方向,本文將簡要說明各題評分標準與作答注意事項,並略述考生作答情況,提供各界參考。

一、文章解讀

(一)試題

         閱讀框內文章之後,請解讀:為什麼作者認為「心教」才是劍橋教育真正的精華?並加以評論。文長約150~200字(約7~9行)。

 劍橋的教育,最有作用的恐怕不在「言教」。其導修制,是在「言教」之外,還有「身教」,這一向被視為劍橋的特色。這點是真,但也不可太過誇張,依我想,劍橋的「心教」也許才是真正的精華。「心教」是每個人對景物的孤寂中的晤對,是每個人對永恆的剎那間的捕捉。劍橋的偉大之子,不論是大詩人或大科學家,對宇宙人生都有那種晤對與捕捉。劍橋的教育似乎特別重視一景一物的營造,在他們看來,教室、實驗室固然是教育的場所,但一石之擺置、一花之鋪展,也都與「悟道」有關。在根本上,劍橋人相信人的真正成長必須來自自我的心靈的躍越。劍橋的教育,不像西洋油畫,畫得滿滿的;反倒像中國的文人畫:有有筆之筆,有無筆之筆。真正的趣致,還在那片空白。空白可以詠詩,可以飛墨,可以任想像馳遊,當然也可以是一片無意義的白。劍橋不把三年的課程填得滿滿的,一年三學期,每學期只有九個星期,它是要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去想,去涵泳,去自我尋覓。(改寫自金耀基《劍橋語絲》)

(二)評分說明

        本題取材自金耀基《劍橋語絲》,要求考生解讀何以作者認為「心教」才是劍橋教育真正的精華,並加以評論,且字數以150~200字為限。換言之,答題時必須兼及解讀、評論兩方面。首先,考生可從劍橋教育場所重視景物營造、課程安排具有空白韻致,以及劍橋的偉大之子都對宇宙人生有所體悟等部分切入,分析「心教」才是劍橋教育真正精華的原因。其次,再針對劍橋的「心教」提出自己的見解,不論肯定或反對,只要言之成理皆可。

        國文科非選擇題評分方式沿用「三等九級制」之精神,再進一步依該題分區分各等級分數。「三等」為A、B、C三等;「九級」為:A+、A、A-;B+、B、B-;C+、C、C-。就本題而言,若考生能解讀並評論作者的看法,內容充實,理路清晰,文字流暢,可得A等(A+、A、A-級;9~7分);若大致能解讀並評論作者的看法,內容平實,文字通順,可得B等(B+、B、B-級;6~4分);若內容貧乏,評論失當,文字蕪雜,則降入C等(C+、C、C-級;3~1分)。此外,若引述原文過多,幾乎沒有看法,至多C級(2分);字數不足6行或超過11行、錯別字過多,皆會酌扣1分。

(三)考生作答情形

        從部分抽樣卷來看,多數考生都能從題幹引文中所謂「『心教』是每個人對景物的孤寂中的晤對,是每個人對永恆的剎那間的捕捉」、「劍橋的教育似乎特別重視一景一物的營造」、「劍橋人相信人的真正成長必須來自自我的心靈的躍越」、「劍橋不把三年的課程填得滿滿的」等處,擷取一二,解讀出「心教」是劍橋教育精華的理由,並進而提出自己的看法。

        幾乎所有考生都贊同劍橋的「心教」,認為走出課本的框架,留心生活周遭,擁有豐富的閱歷,才有助於自我心靈的成長,才能自主學習,達成教育的真正目標。另也有部分考生從課程的留白得到啟發,反思自己所受的填鴨式教育,並提出批判。
然而,有部分考生未能兼顧解讀與評論兩部分,只就其中之一作答;少數考生未能明確掌握問題核心,逕自抒發個人對教育的看法,或評價題幹引文的寫作風格,回答內容明顯偏離題旨。因此,特別呼籲考生答題時應仔細閱讀題目,正確理解題意,才能掌握作答關鍵。

二、文章分析

(一)試題 

        閱讀框內文章之後,請分析:(一)「漁人甚異之」的「異」和漁人發現桃花源有何關聯?(二)陶潛從哪些方面來描寫桃花源?(三)從中可看出陶潛嚮往什麼樣的理想世界?答案必須標明(一)(二)(三),分列書寫。(一)(二)(三)合計文長約250~300字(約11~14行)。

 晉太元中,武陵人,捕魚為業。緣溪行,忘路之遠近。忽逢桃花林,夾岸數百步,中無雜樹,芳草鮮美,落英繽紛。漁人甚異之。復前行,欲窮其林。林盡水源,便得一山,山有小口,彷彿若有光。便捨船,從口入。初極狹,才通人。復行數十步,豁然開朗。土地平曠,屋舍儼然,有良田、美池、桑竹之屬,阡陌交通,雞犬相聞。其中往來種作,男女衣著,悉如外人;黃髮垂髫,並怡然自樂。(陶潛〈桃花源記〉)

(二)評分說明

        本題取材於各版本高中國文教材共同選文──陶潛〈桃花源記〉,並設計三個子題,引導考生深入分析經典文章,玩味其中的主旨和寫作特色。各子題作答重點為:(一)「異」是漁人對眼前所見美景的感受,這感受引發他的好奇心,於是決定「復前行」,漁人才得以發現桃花源。(二)作者藉漁人眼中所看到的景象來描繪桃花源,這些景象可分為兩大類:「土地平曠,有良田、美池、桑竹之屬」等自然環境,及「屋舍儼然、阡陌交通,雞犬相聞,其中往來種作,男女衣著,悉如外人,黃髮垂髫,並怡然自樂」等人們生活情狀。(三)作者所期望的理想世界,即如桃花源一般,人們自食其力、衣食不虞,社會安定、和樂恬靜無爭,與老子所謂的「安其居、樂其業」的小國寡民相近。

        本題基本評分原則如下:若三小題皆分析正確而深入,文字流暢,敘述清楚,可得A等(A+、A、A-級;18~13分);若三小題分析欠深入,文字大體平順,或三小題中二小題分析正確,文字敘述清楚,給B等(B+、B、B-級;12~7分);若三小題中,其分析僅一題部分正確者,降為C等(C+、C、C-級;6~1分)。

        其次,依照題幹要求,各子題若有以下之情形將斟酌扣分:第(一)小題,未針對「異」字加以發揮,且未討論與發現桃花源的關係者;第(二)小題,對自然景物與人們生活情狀兩個面向,缺其一者;第(三)小題,對陶潛期望的理想世界著墨不深者。

        此外,由於本題要求「分列書寫」,若不分項或不標(一)、(二)、(三)卻仍層次清楚者,酌扣1分。另因本題設有字數限制,若字數不足9行或超過16行者,酌扣1分,而錯別字過多者,也會酌扣1分。其他像是引述原文過多,幾乎沒有看法,至多評給C級(3~4分);完全照抄原文,則評給零分。

(三)考生作答情形

        檢視考生作答情形,由於陶潛〈桃花源記〉屬於高一或高二的教材選文,為考生熟稔的篇章,因此多能針對三個子題的問題核心,分列作答。三子題中,考生最能掌握第(三)子題,都能描摹出陶潛嚮往的是衣食無虞、自在自得如同桃花源一般的理想世界。對於第(二)子題,雖多數考生能提出陶潛從自然、人文兩方面描寫桃花源,但也有部分考生未正確理解題意,直接將有關桃花源景象的文字翻譯成白話文,或直接敘述桃花源的景象,而未能分析陶潛是從哪些方面來加以描寫。至於第(一)子題,則有較多考生忽略了「異」字的解讀,或者忽略「異」和漁人發現桃花源的關聯,而逕自描繪桃花林的景象,或只寫漁人驚訝眼前所見的景色,而未提及與發現桃花源之間的關聯。
為了避免上述缺失,考生宜仔細閱讀題目內容,並於平時養成確切掌握問題核心的能力,以便能正確理解題意,把握答題重點。

三、引導寫作

(一)試題

        老子說:「勝人者有力,自勝者強。」所謂「自勝者強」,是指真正的強者,不在於贏過別人;而在於戰勝自己。現代社會中,許多人喜歡跟別人競爭,卻不願好好面對自己,克服自己的弱點。其實,只有改進自我,才能強化自我、成就自我。請根據親身感受或所見所聞,以「自勝者強」為題,寫一篇文章。論說、記敘、抒情皆可,文長不限。

(二)評分說明

        本題有感於現代社會常過度重視與他人競爭,而少思考戰勝自己之重要,特別引用老子:「勝人者有力,自勝者強」一語,以「自勝者強」為題,要求考生根據親身感受或所見所聞,作文一篇,以具體思考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中,如何面對自己、克服自己的弱點,進而成就自我、戰勝自我?只要言之成理,脈絡清晰,記敘、抒情、議論皆可。

        本題依據「國文作文分項式評分指標」(參見表1),從「題旨發揮」、「資料掌握」、「結構安排」、「字句運用」四項指標,加以評分。凡能掌握題幹要求,緊扣題旨發揮,論述周延,富有創意,能深刻回應引導內容,舉證詳實貼切,結構嚴謹,脈絡清楚,字句妥切,邏輯清晰,文筆流暢,修辭優美者,得A等(19~27分);尚能掌握題幹要求,依照題旨發揮,內容平實,思路尚稱清晰,且尚能回應引導內容,舉證平淡疏略,結構大致完整,脈絡大致清楚,用詞通順,造句平淡,文筆平順,修辭尚可者,得B等(10~18分);未能掌握題幹要求,題旨不明或偏離題旨,內容浮泛,思路不清,大部分抄襲引導內容,舉證鬆散模糊,結構鬆散,條理紛雜,字句欠當,邏輯不通,文筆蕪蔓,修辭粗俗者,得C等(1~9分)。

        此外,依據題幹要求,考生須舉出親身感受或所見所聞,否則至多給A-級(19~21分);若文未終篇,至多評給18分。另也會視標點符號之使用與錯別字多寡,斟酌扣分。

表1  國文作文分項式評分指標

 


等級
項目

A等
(A+.A.A-)

B等
(B+.B.B-)

C等
(C+.C.C-)





(40%)

  1. 能掌握題幹要求,緊扣題旨發揮
  2. 內容充實,思路清晰
  3. 感發得宜,想像豐富
  4. 情感真摯,表達適當,體悟深刻
  5. 論述周延,富有創意

 

  1. 尚能掌握題幹要求,依照題旨發揮
  2. 內容平實,思路尚稱清晰
  3. 感發尚稱得宜,想像平淡
  4. 情感表達尚稱適當,體悟稍欠深刻
  5. 論述尚稱周延,略有創意
  1. 未能掌握題幹要求,題旨不明或偏離題旨
  2. 內容浮泛,思路不清
  3. 感發未能得宜,想像不足
  4. 情感表達不當,體悟膚淺或全無體悟
  5. 論述不周延,缺乏創意





(20%)

  1. 能融會貫通題幹資料
  2. 能深刻回應引導內容
  3. 能善用成語及典故
  4. 舉證詳實貼切
  5. 材料運用恰當
  1. 僅側重部分題幹資料
  2. 僅大致回應引導內容
  3. 尚能運用成語及典故
  4. 舉證平淡疏略
  5. 材料運用尚稱恰當
  1. 誤解題幹資料
  2. 大部分抄襲引導內容
  3. 錯誤運用成語及典故
  4. 舉證鬆散模糊
  5. 材料運用不當





(20%)

  1. 結構嚴謹
  2. 前後通貫
  3. 脈絡清楚
  4. 條理分明
  5. 照應緊密
  1. 結構大致完整
  2. 前後尚能通貫
  3. 脈絡大致清楚
  4. 條理尚稱分明
  5. 略有照應
  1. 結構鬆散
  2. 前後矛盾
  3. 脈絡不清
  4. 條理紛雜
  5. 全無照應





(20%)

  1. 字句妥切,邏輯清晰
  2. 用詞精確,造句工穩
  3. 描寫細膩,論述精彩
  4. 文筆流暢,修辭優美
  5. 標點符號使用正確

 

  1. 字句尚稱適當,邏輯尚稱清晰
  2. 用詞通順,造句平淡
  3. 描寫平淡,論述平實
  4. 文筆平順,修辭尚可
  5. 標點符號使用大致正確
  1. 字句欠當,邏輯不通
  2. 用詞粗率,造句冗贅
  3. 描寫粗陋,論述空洞
  4. 文筆蕪蔓,修辭粗俗
  5. 標點符號使用多有錯誤

 

  備註:缺考、未作答、完全文不對題或作答內容完全照抄試題者,評給零分。

(三)考生作答情形

        由於本題題幹對「自勝者強」定義清晰,並且明確指出只有改進自我,才能強化自我、成就自我的寫作方向,因此大部分考生都能緊扣題旨發揮,不致離題。唯寫作素材或取諸個人考試、寫作、繪畫、演講、跳舞等體驗,或引用古今名人事例,各有所好;寫作筆法則視個人構句謀篇能力,各有所長。可喜的是,寫作文體不論論說、記敘、抒情,皆有可觀之處,並非以理性論述見長者,才能將「自勝者強」一題精彩發揮。
就寫作素材來看,考試、排名是學生階段最切身的競爭項目。不少考生寫出為了得高分或搶占最佳名次,與同學之間爾虞我詐、迷失在數字叢林的茫然與壓力,於是如何擺脫斤斤計較的心態,戰勝自己的心魔便成為首要課題—「學習放手」、「與自己比」是多數考生對「自勝者強」所下的註腳。

        其次,有些考生誠實面對自己,娓娓道出克服憂鬱症、暴怒情緒、怯懦性格以及身體孱弱等問題的心路歷程,並且點出要戰勝自己還需要父母、師長、朋友、醫護人員等周遭親友的溫暖撫慰,終在轉念之後,看到不一樣的風景,擁抱樂觀、正向的人生。
再者,舉凡下棋、舞蹈、繪畫、演講、舞台劇、彈琴、田徑等藝能活動,也是常見的書寫題材。考生多半會寫出學習某種才藝後遭遇瓶頸時的頹喪、逃避,以及受到偶像啟發或老師教誨,轉而潛心苦練,終獲突破、精進技藝等改進自我、強化自我的歷程。
至於引用古今名人事例,像是蘇軾、柳宗元、歐陽脩等高中國文教材選文作者,王建民、曾雅妮、郭泓志、林義傑等運動明星,以及海倫‧凱勒、貝多芬、乙武洋匡、凱文‧柯恩等克服身體殘疾、獲致非凡成就等名人,其事蹟則常被作為戰勝自己的最佳典範。

        不過,構思取材僅是作文的其中一環,用字遣詞、謀段布局才是考驗寫作功力的關鍵。若考生能對親身經驗、所見所聞有深刻的感受,進而掌握題旨,運用適切的字句,通暢表達所思所想,並善用平時閱讀各類篇章作品時所習得的布局技巧,相信就能寫出好文章。本年度學測國文作文佳作將於101年3月16日刊登於本中心網站,屆時歡迎各界共賞好文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entlesof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