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
一遍,兩遍,三遍。
總是沉浸在同一批資料裡,無限迴圈。
今天卻有不同的體悟。

第一遍是為了知道有哪些研究基礎,大家都寫了什麼,看到了什麼,先知道一個梗概。

第二遍則是在書寫,摘錄,重新熟悉的過程中不斷地翻閱,或是在書寫的困頓裡重新尋找靈感,或是要找到自己敘述的方式,從他人的資料裡,去歸納自己的想法與說法。企圖從龐雜而零散的資料中,整理出自己的系統來。
有時候一點感覺也沒有了,有時候只是在發呆,有時候覺得可用的部份實在太少。麻煩,討厭,亂七八糟這些情緒在資料裡亂竄,離開之後卻又得回過頭面對,充塞矛盾與失感,只是看著,一次又一次。並未形成意義。

第三遍是因為有了關鍵字,重新翻閱資料的時候,某些字句突然跳出來了。平鋪直敘當中,在論文裡可加以運用的段落被敏感地篩選出來,作者與評論者書寫時空的當下與評選的標準在字句裡一一浮現,圈選這些資料並加以安排段落,重新發現並咀嚼字句的潛在意識。資料的份量突然變地有效且具體,閱讀開始有趣。

一遍,兩遍,三遍。
原來這是開鑿閱讀意義的方式。

全站熱搜
創作者介紹
創作者 gentlesoft 的頭像
gentlesoft

我說的不一定都是對的

gentlesof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